028成都网蓉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盛世下的与山水不解之缘,谈谈宋代旅游事业的发展

[复制链接]

1170

主题

1321

帖子

143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3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4-29 16:52: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宋代是中国旅游发展史上的一个黄金时期, 旅游者已经不再是达官贵人的专属娱乐活动, 处于社会底层的老百姓,寺庙里的和尚道士,书院里的士大夫都加入游玩之列,构成一幅全民出行旅游图,这主要归功于宋代商品经济发达和政 治和社会局面相对平稳。
反过来,我国的大好河山提供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包括山水、洞岩、 溪湖、园林、楼阁以及花木等景观资源,为出行旅游的人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
宋代山水画

文人墨客点燃旅游热的第一把火

中国的文人墨客在古代春秋就与旅游结下了不解之缘,比如孔子他身体力行带领学生们周游列国,不仅让他们增长见识,也使他们能放情山水获得放松,至此儒学中的游山玩水和授课讲道成为了中国知识分子磨砺自身的优良传统。
而到了宋代,文人的旅游风越刮越猛,范仲淹、苏轼、 黄庭坚、范成大、陆游等士大夫热衷旅游游文化、积极宣传和开发旅游,以文学著作来抒发自己对旅游的痴迷。其中,政治家范仲淹更是个旅游达人,他不仅自己进行旅游活动,还对旅游的功能有新的看法,比如在旅游中能结交师友、增长知识、成就学业。好处非常多,他也因此鼓励其他人多去参与旅游。
《淄州长山县范文正公祠堂记》曾记载:“范仲淹尝庐于长白, 日自讽诵, 虽刻苦不暇 , 每患其寡友。 一日, 超然遐举四走, 方外求老师巨儒, 以成就其业 。”
范仲淹的旅游文章非常出彩,很多都是表明其向往林泉、热爱旅游的心迹的美文。其诗“ 翠峰高与白云闲, 吾祖曾居水石间;千载家风应未坠, 子孙还解爱青山。”则是他向众人宣布自己会和他的祖辈范蠡一样热爱青山, 放情山水。
范仲淹

范仲淹的旅游文章还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利用是诗、文和图画等宣传工具介绍旅游目的地。范仲淹多才多艺, 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年轻时的他就精通绘画,一幅上百官图在当时的文坛上引起不小反响,他利用自己善于绘画的优势在一些文学作品中会附上一些旅游目的地的山水风景美图,这些图文并茂的作品自然会引起读者对作品中景点的向往。
当然,范仲淹宣传旅游最厉害的地方还是他的诗文,他游历了中华大地许多名山胜水, 他 每去一个风景点游玩,就会舞文弄墨抒发胸臆, 畅发感慨。 这些诗文有的寄送给他的朋友,有的是题写在游玩处的墙壁石碑上。由于范仲淹的文章名气实在大,所以不管用什么方式存留 , 基本上都在社会上引起共鸣, 其产生的宣传效果是普通人无法想象的。
范仲淹

比如说他的《岳阳楼记》中的那句千古绝唱其“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更是将岳阳楼和岳阳这个地方的名声和品味大幅度地提升了,其他的像《庐山瀑布》、《中元夜百花洲作》、《寄题许州钱相公信美亭》、《苏州十咏》、《送识上人遊金山寺》、《依韵答王源叔忆百花洲见寄》宣传和推介旅游目的地的好文章,每个读者看了之后都会文中的景点无比期待。
对于旅游活动, 范仲淹的态度非常明确, 不仅身体力行地参与旅游活动, 而且热心宣传旅游, 积极开发旅游资源,范仲淹在人们尤其 是士大夫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声望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因此, 其关于旅游问题的一些观点论述对于宋代旅游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旅游要开展,食宿交通是不可缺的环节

宋代由于经济比较发达,宋人已的产生一些旅游的新观念,当今流行的旅游模式中的吃、喝、玩、 乐、游、购、娱以及伴随的消费行为基本上一千年前的宋人也是这么想的。
宋代旅馆

在当时,宋人只要遇上节日庆典或某地美景,即使千里迢迢都不会阻挡他们的赏景的性质,比如洛阳牡丹花开之时,各地赏花人会从各个地方涌入洛阳城。
“都人士女必倾城往观,乡人扶老携幼,不远千里,其为时所贵重如此”。上巳节时,东京城内 游人如织,即 使“村姑无老幼皆入城也”。
但是赏花对于大多数外地人士来说很不简单,因为这是一种长距离和长时间的旅行,食宿问题他们是无法回避的。好在当时的政府已经为老百姓考虑到了这些,在一些著名旅游景区已普遍开设旅店和饮食店。 基本满足了旅游者的饮食住宿的需要,比如东京大相国寺是宋朝著名的旅游景点,在它的周围有很多有名的小吃客店,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熙熙楼客店。熙熙楼的名字可不一般,它引用了《史记·货殖列传》中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名言, 主要反映本店门庭若市,是游客落脚的好去处。 以名诗名言为店名,文学性商业广告被开发在宋朝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像另外一家名店清风楼取名是出自苏轼《前赤壁赋》之中“清风徐 来,水波不兴”的名句。
宋代的旅馆业发展程度已经超乎我们现代人的想象,不局限于住宿业务, 其业务范围已拓展到食、住、行、娱和一些特色服务等多元化模式。
1 食宿共营模式
在宋代,住宿和餐饮业务综合发展是一种比较流行的方式,宋代鄱阳士人林子安于“绍 兴 三 十 二年秋,入州赴举。 行半程,饭 旅 店 ……”李宗鲁“行次任村逆旅,方就食。说的就是宋人外出办事,在旅店休息吃饭是比较常见的方式了。而有些旅店还特别注重店内食品的味道,经常卖一些具有本店特色的食品。如《东京梦华录》记载,潼关开了一家叫野狐泉店的旅馆,在夏天常以绿豆、蔗糖为原料制作凉粉,一直是京城中备受欢迎的休闲食品。
宋代游客休息

2 交通工具服务
交通工具是旅客要出门必须依靠的东西。宋人外出旅游主要借助驴和马等牲畜,因此大部分旅馆都有专门喂养牲畜的地方,保证这些牲畜不在路上抛锚。 除此之外,有的旅馆在旅客要外出时还可代为招呼轿子,提供租赁马匹等业务,这在现代社会的大酒店大家都应该有所接触。
说完了住宿吃饭,再来说说宋代游客是如何出行的,毕竟旅游是游客的空间位移,如果只靠两双腿是不符合逻辑的,当时人们能够依靠的交通工具并不多,主要有驴马、车轿、舟船三类。 在通常情况下,条件比较好的上层人物室都拥有自己的交通工具,比如北宋政治家文彦博出行的时候喜欢坐轿子,轿子是一种需要人肩抬的代步工具,所以文彦博到哪玩都会带上很多人出行。大诗人陆游更是直接花钱买了一艘船用来游山玩水,非常洒脱。
古代西湖

权贵士人外出旅游则特别注意交通工具的外在是否美观,毕竟也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所以这些人家对交通工具的选择非常讲究,注意排场。但是普通老百姓就没这经济实力了,他们出行大多选择租赁,宋代经济比较发达,各种交通工具都有租赁市场,比如马车、檐子、驴马、舟船等交通工具在市场上都有明码标价。
《梦粱录》中有更详细记载: “杭州左江 右湖,最为奇特,湖中大小船只,不下数百舫……若四时游玩,大小船只,雇价无虚日。
意思是当时南宋首都临安由于周围水域比较多,旁边又是顶级景点西湖,河中有各种款式的船舶供游客租赁使用,可见其舟船出租服务在当时发达。


宋人较高层次的精神类消费

旅游的目的就是通过走进大自然或人文景观处欣赏山山水水、领略异域文化,对每个沉浸于美景的旅客都应是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过程。在我国古代,我们一般通过历史记载能发现古人对对于日常生活物质消费比较重视,对旅游消费似乎不是很关注。但在宋代,我们看到的却是一幅“全民游乐图”,旅游者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年龄上不分老幼,性别上不论男 女,地理上不分城市农村,职业上有帝王将相、文人墨客,也有商贾和农民,甚至宗教人士 和军人也在其中,参与旅游消费的人也是与日俱增, 且人们的在旅游上也肯花钱。相应地,旅游消费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开支的一部分。
一般来说,精神领域的消费像外出像旅游其实开销还是比较大的,在古代能经常在外面游山玩水都是财务比较自由的上层人士,啼笑皆非的是宋朝的普通老百姓甚至是相对贫穷的人却也加入这种奢华的精神领域享受,他们其中有的放弃一部分物质享受挤资金供应旅游,有的甚至为了外出旅游不惜债台高筑,借贷抵押等方式都用上,可见当时旅游是宋朝整个社会阶层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宋代旅游热潮如此生猛,还是主要与当时整体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从唐代到宋代,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称之为“唐宋变革”,这种变革导致贫富无定势,使贵者未必富,富者未必贵,贫者未必贱,贱者未必贫,贵、贫、 贱处于经常性的转化之中。比如当时宋朝的官场提拔和降职是非常频繁的事,所以阶层相对而言不是非常固定,每个人都有翻生的机会,整个社会充满活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宋代旅游业能到达一个高峰并不是偶然现象,它是以商品经济发展为基础支撑,以宋人精神领域需求为方向,在流开放的社会环境下共同促使宋人不论贫富阶层,走出家门拥抱大自然,从而极大地丰富他们精神世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收藏收藏

这是一种鼓励!你懂的~

×

打赏支付方式:

打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亲,赶快加入我们吧!
X

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手机版|小黑屋|028成都网蓉城论坛 ( 苏ICP备18022364号-4

GMT+8, 2024-5-4 01:10 , Processed in 0.35527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028 X3.2

© 2001-2018 02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