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028成都网蓉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04|回复: 0

田间地头,感受中国减贫实践(国际人士见证中国决战脱贫攻坚)

[复制链接]

388

主题

388

帖子

88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82
发表于 2020-12-14 20:3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 月 30 日,在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三元镇兴顺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茶园里,金乐天(右)和公司负责人马忠华进行交流。
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摄


罗泽在红旗坪村参加丰收运动会。
资料图片


杜牧同为陕西省合阳县坊镇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作中非国别文化报告,课后与小学生互动交流。
资料图片
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山高谷深,自然条件恶劣,曾属于深度贫困地区。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和云南省以整体推进的思路对独龙江乡进行集中帮扶。2018 年,独龙族整族脱贫,实现 " 千年跨越 "。图为独龙江乡新貌。
新华社记者 胡 超摄
在中国脱贫攻坚实践中,一些在华留学生走进田间地头,与农村群众和驻村干部展开深入交流。他们中的一些人,还利用所学知识参与中国脱贫攻坚实践。他们是中国脱贫攻坚的见证者、参与者,也是中国与其他国家开展减贫国际合作的推动者
深入农村参与科技助农
本报记者 张丹华
在陕西省杨凌无花果栽培基地,巴基斯坦小伙儿金乐天正在测试有机肥中氮磷钾元素的含量。" 杨凌的无花果有 20 多个品种,而我们国家只有几种。我想引进一些品种到巴基斯坦,同时制作无花果叶有机肥,实现循环利用。" 在华生活了 6 年的金乐天,中文说得十分流利。
这位来自卡拉奇的 29 岁年轻人,正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攻读植物营养学博士学位。今年 6 月,他和几名同学一起来到陕西乡间,助力乡村脱贫攻坚。" 这个活动很有意义,它使我加深了对中国的了解。" 金乐天说。
金乐天所说的活动是西北农大组织的科技助农活动。今年 6 月,在西北农大国际学院和团委的组织下,包括金乐天在内的 5 名留学生和两名中国学生来到汉中市镇巴县进行科技助农。镇巴县位于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今年 2 月刚退出贫困县序列。
" 镇巴虽然地处大山腹地,但因为通了公路,村民们可以方便地将农产品运输出去。" 在镇巴,金乐天感受到中国政府为脱贫攻坚推出的行之有效的举措:农民生产生活需要道路,政府就组织修路;农产品销售需要开拓市场,政府工作人员就想方设法帮忙寻找 " 买家 "。
" 金博士,我们的茶叶怎样才能提高亩产量啊?" 当地茶农请教金乐天。在仔细观察了茶园的地形后,金乐天给出建议:" 这里是坡地,把所有的肥料都堆放在坡上,靠近山脚的茶树基本施不到肥,会影响产量。要分别在上中下坡多选几个点放肥料,这样施肥更均匀,产量会更高。"
金乐天与中国的缘分始于 2014 年。他从巴基斯坦信德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本科毕业后来华深造。" 巴基斯坦很多人在关注共建‘一带一路’,我很想来中国看看。" 从零开始学汉语、练习使用筷子……许多个 " 第一次 " 让初来乍到的金乐天感到新鲜。老师为他起了中文名,取 " 金色、快乐、天空 " 之意。在同学眼中,他性格开朗,总是笑声不断,与名字很相符。
6 年来,金乐天的足迹遍布黄土高原的多个西北农大农业试验站。一次次深入农村,让他对中国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的发展有了直观的感受。他常去陕西省三原县斗口试验站,那里的村子几乎每年都有新变化。" 我看着村民们的代步工具从自行车换成了摩托车,又换成了小汽车,他们的房子也越来越漂亮。" 金乐天认为,中国的精准扶贫方略对国际贫困治理的理论创新,以及推动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摆脱贫困,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向广袤乡村地区的农民推广农业新技术,帮助解决其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是西北农大长期开展的一项工作。近年来,西北农大开始尝试让农业专业的外国留学生参与该项活动。除了实地科技助农外,学校还组织了一些线上活动。今年 5 月,金乐天为陕西省合阳县坊镇中心小学的 373 名学生上了一堂题为 " 丝路大讲堂,带你看世界 " 的网课。课堂上,他结合自身经历,讲述了巴中友谊、共建 " 一带一路 "、巴中农业合作、中国为世界抗疫作出的贡献等内容。屏幕另一头,孩子们听得仔细,不时提出问题。
" 加油!未来属于你们。" 金乐天用这句话作为网课结语。他说,希望孩子们努力,美好的明天就在前方。
云端分享脱贫逐梦故事
" 谢谢你,今后的求学道路上我有了榜样,我会认真思考自己的未来。" 听完杜牧同的演讲,陕西省合阳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一(3)班的杨凯瑞很激动。
来自中非共和国的杜牧同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留学生。今年夏天,他在 " 云端 " 为合阳县第二高级中学 1800 余名学生作演讲,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鼓励他们做努力奔跑的追梦人。" 云端谈梦想 " 是西北农大组织的 " 让青春梦想与脱贫攻坚同频共振 " 系列探索实践之一,通过一系列云端讲座,鼓励贫困地区学生珍惜韶华,努力拼搏,勇敢追逐青春梦想。目前这一系列实践已被教育部列为高校扶贫典型项目。
面对着屏幕另一端一张张青春朝气的脸庞,杜牧同用中文侃侃而谈:他喜欢用 " 追梦人 " 这个词来形容自己。杜牧同家里有 12 口人,10 个孩子中他排行第九。幼年家境贫寒,但并不妨碍他拥有自己的梦想。" 我上小学的时候,非常喜欢看中国的武打片。因为武打动作太快,我没法一边看画面一边看字幕,那个时候我就下决心以后要学中文了。" 他说。
杜牧同立志要考上大学,通过知识改变命运。他早早确定了攻读兽医学专业的目标。经过不懈努力,他最终考上了中非共和国顶尖的综合性大学——班吉大学。
" 进入大学后,我始终没有忘记想学中文的愿望。了解到西北农大有专业和我的所学非常对口,2015 年本科毕业后,我申请来到中国继续深造。" 杜牧同说。西北农大所在的陕西省杨凌示范区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农业高新区,被称为 " 中国农科城 "。在动物医学院攻读预防兽医学硕士学位期间,杜牧同先后克服了身体不适、语言不通、专业障碍等许多困难。目前,他已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开始攻读西北农大预防兽医学的博士学位。
从贫困家庭走出,杜牧同对于 " 脱贫 " 话题格外关注。听说西北农大组织 " 让青春梦想与脱贫攻坚同频共振 " 的活动后,他主动报名参加," 我曾经和这些贫困地区的学生们有着相似的境遇,我想把自己的奋斗故事分享给他们,希望他们朝着自己的梦想勇敢前行。"
在传播梦想的同时,杜牧同也渐渐找到了新的奋斗目标。" 我在农村长大,知道农村的发展需要什么。" 博士毕业后,他希望回到班吉大学从事动物科学科教工作,并打算推动班吉大学与西北农大合作建立国际联合实验室,把在中国学到的知识传授给更多的来自中非共和国的学生,做两国间的友谊使者,搭建民心相通的桥梁和纽带。
" 把更多中国经验带回家乡 "
本报记者 宋豪新
" 去了撒坝子村,我终于明白为什么中国的脱贫攻坚做得这么好。中国政府用实际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走在四川师范大学的校园里,来自巴基斯坦的留学生刘天浩跟记者打开了话匣子。
2016 年,刘天浩来到中国,成为四川师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一名留学生。2020 年寒假,他独自一人来到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松坪傈僳族乡撒坝子村。在这个偏远的小山村,他拿起农具,跟着驻村工作队和村民们一起干农活。
两年前的冬天,在一位驻村帮扶的朋友邀请下,他第一次来到撒坝子村。这里风光秀丽、空气清新,村民淳朴热情。自然环境优美,但是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却没有跟上。刘天浩回忆起第一次到村里的经历," 当时,村里没有路,不通水、不通电,也不通网络。村民生活困难,从村里到最近的乡上,坐车要两个多小时,走路要走大半天,出一次大山很困难。"
今年寒假前,驻村工作的朋友告诉他,脱贫攻坚让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村民们的生活好多了。刘天浩决定回撒坝子看看。先坐飞机,再换乘大巴," 离村子越来越近,我的心情也越来越激动。村里不仅通了新修的公路,路两旁还安装了路灯,现在村民们出行方便多了。山上也立起了铁塔,村里通了电,村民们还学会了上网。" 刘天浩说,村里的巨大变化让人惊叹。
变化背后,是多种扶贫政策支持以及村民们被调动起来的脱贫积极性。驻村帮扶工作队以 " 党支部 + 专业合作社 + 农户 " 的脱贫攻坚模式,充分发挥党支部引领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带领村民育产业、闯市场、增效益。驻村工作队扶贫、扶志又扶智,在巩固提高当地现有核桃、花椒种植和养殖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今年又发展山药 252 亩、魔芋 200 亩等特色产业。" 今年我家参与种植的山药都卖到县城去了,年底预计能多赚 7000 多元。" 一位村民告诉刘天浩。感受到脱贫攻坚带来的实打实的变化,村民们的干劲也越来越足。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撒坝子村度过的这个寒假,让刘天浩真正懂得了这句话中蕴含的智慧。到成都后,他决定申请在中国继续深造。" 在中国待的时间越长,我想学的就越多。我要把更多中国经验带回家乡。" 在刘天浩看来,中国政府决战脱贫攻坚,努力让人民生活得更好,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值得很多国家借鉴学习。
" 精准扶贫的成果令人惊叹 "
程远州 刘 媛
屏幕亮起来,一帧帧照片在屏幕上滚动,扬尘的土路、歪歪扭扭的土房……在村委会的放映室,加纳留学生罗泽和同学们看到了昔日的红旗坪村——这个大山深处的小村,人均年收入曾经不足 3000 元。走出放映室,目之所及是整齐美观的楼房、干净平坦的硬化路,以及一排排在阳光下闪烁银光的大棚——那是村里的扶贫产业基地。" 这个村庄的巨大变化让人感慨,中国实施精准扶贫的成果令人惊叹!" 罗泽说。
罗泽所说的红旗坪村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湾潭镇,曾是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深度贫困村。去年 12 月,她所就读的武汉纺织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组织来自俄罗斯、埃及、加纳、孟加拉国、印度等 5 个国家的 13 名留学生前往红旗坪村考察参观,当地农户日新月异的生活变化让留学生们印象深刻。
在该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扶贫第一书记肖曙光的带领下,留学生们走进农户家中,详细了解扶贫工作的进展。肖曙光介绍,针对村民居住零散、危房较多的问题,政府拨出扶贫资金帮助村民建新房、改旧房,将偏远地区的农户集中搬迁到安置点,还修建起社区活动中心 " 幸福院 ",让村民们不仅住得好,还能参与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
令罗泽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年逾古稀的独居老奶奶。老人原本住在人烟稀少的山腰,因为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得以搬出大山,住进了政府免费提供的新楼房。除了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她的家人也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找到了工作,家庭收入大幅增长。罗泽说,老人现在每天晒晒太阳,跟邻居聊聊家常,生活过得很舒适。
深山里的农民,如何增加收入?很多留学生对这一话题颇感兴趣。红旗坪村的答案是,要打赢脱贫攻坚战,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必须双管齐下。在红旗坪村,扶贫干部在多次考察后带领村民建大棚种植金银花,建设加工厂生产制作药材、饲料、精油、花茶等产品,一个加工厂就可吸纳约 30 人就业。经过 5 年的努力,村人均年收入从 3000 元增至 1.4 万元。去年底,全村实现脱贫出列。
罗泽和小伙伴们刚到红旗坪村时," 担心语言不通不好交流 "。但是," 笑容是最好的语言 "。留学生们与村民们一起参加当地举办的 " 乡村振兴 " 杯首届丰收运动会,在 " 滚南瓜 "" 扭玉米 "" 拣土豆 " 等比赛项目中,大伙儿打成一片,欢声笑语不断。" 村民们温暖的拥抱和脸上洋溢的笑容传递出他们的友善和热情,我能真切感受到他们发自内心的快乐。" 罗泽说,篝火晚会上,身着民族服饰的村民和各国留学生一起唱歌跳舞的场景让她难忘。
红旗坪村之行,给罗泽上了一堂生动的 " 中国扶贫课 "," 我们对中国的扶贫政策有了更为具象和深刻的理解。" 罗泽说," 中国的减贫实践值得学习。我现在经常向朋友们讲述中国故事,推荐他们来中国学习,希望可以把中国在扶贫等领域的经验做法带回国。"
栏目主编:顾万全 张武 本文作者:人民日报 文字编辑:房颖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亲,赶快加入我们吧!
X

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手机版|小黑屋|028成都网蓉城论坛 ( 苏ICP备18022364号-4

GMT+8, 2024-3-28 23:41 , Processed in 0.401923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028 X3.2

© 2001-2018 02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