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028成都网蓉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03|回复: 0

5G蓄势待发:中国处于怎样方位,企业如何抓住“5G机会”

[复制链接]

358

主题

358

帖子

81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10
发表于 2020-7-29 22:56: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0 年,在国家加快投资 " 新基建 "、各地 5G 建设规划纷纷落地、企业都在寻找自身业务与 5G 结合点的大背景下,5G 几乎成为 " 商家 " 必争之题材。
在 5G 蓄势待发的今天,企业乃至产业经济界需以怎样的眼光审视 "5G 机会 ",在此过程中,又必须面对哪些挑战?
复旦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主任、复旦大学智慧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凌鸿教授,通过解析 5G 发展大背景下的典型应用场景,为企业、城市拥抱 "5G 机会 " 提供策略指导。


凌鸿
复旦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主任、教授,复旦大学智慧城市研究中心主任
我国 5G 处于领先地位
上观新闻:最近,凡是与 "5G" 搭点边的消息都很受关注。在世界几大技术强国都在基于 5G 技术进行全产业链布局的大背景下,我们该如何客观评价中国 5G 技术发展现状及其所处的发展方位?
凌鸿:5G 即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它不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一组标准。从 1980 年的 1G 到今天的 5G,移动通信技术的标准由模拟语音逐步发展成为 5G 的三大场景——增强型移动宽带、高可靠低时延通信以及海量机器类通信(即大规模物联网)。
5G 势头正盛,几乎所有行业都在寻找 5G 机会。这已是客观事实。面对如此形势,我认为,从国家层面到企业层面,皆有必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审时度势、抓住机会——
首先,5G 是一场 " 标准之争 "。" 标准之争 " 背后实质上就是产业主导权、技术控制权之争。
其次,5G 是一场 " 标准必要专利之争 "。相较于 " 标准之争 ",这是一场 " 利益之争 "。目前,中国的 5G 标准必要专利约占总数的四成,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因而具有较强的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
其三,5G 是一场频段之争,是运营商的能力之争。众所周知,频率是有限资源。相比国外所采取的运营商初始成本很高的拍卖制,我国采用的是频段分配制,是比较合理的制度安排。
其四,5G 是一场设备之争。由于网络设备决定了网络的稳定、性能、安全,设备体现的是设备商的竞争力,设备竞争力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国家在场景应用过程中的整体竞争力。
其五,5G 是一场服务之争。最后,5G 还是一场应用之争。只有能够将这项技术应用于各种创新场景,才能真正创造新的价值。
上观新闻:大家都很关心,我国是否已经具有足够优势,可以参与全球竞争?
凌鸿:可以看到的是,我国在以下几个方面已经具有相对明显的竞争优势——
我国有着能够集中资源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这让我国形成了产业链相对完整的基本发展格局。
我国有一定的市场优势,因为人多、资源紧,对 5G 应用的潜在需求就更多。
在技术研发上,我国已经付出了巨大努力,拥有的 SEP 专利数量位居世界第一。
最后,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点,我国相当大一部分企业和消费者对新科技持有积极拥抱的态度,愿意接受虚拟化沟通方式,愿意为之进行系统性的筹划与思考。这种文化心理上的接受度很重要,并不是所有国家都已经做好了准备。


近日,淮海中路上几座电话亭悄然升级,变身 "5G 电话亭 "。 蒋迪雯 摄
三大应用场景背后的机会
如果能将现实中的物理数据在虚拟空间中完全映射并进行优化,再反过来指导现实空间,这将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价值。
一旦实现了万物互联,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能家居等将拥有非常大的想象空间。
上观新闻:您曾指出,要想抓住 5G 机会,首先要清楚,机会主要出现在哪些地方。可否具体讲讲?
凌鸿:我国在 5G 全产业链中存在的潜在机会大致可以包括——
产业链上游是移动通信基础设施,涵盖标准、专利、网络规划与维护、网络建设、基站系统建设等;
中游是移动通信运营商服务,包括中国移动、电信、联通以及铁塔、广电和电网等;
下游则是终端及应用场景,比如手机、虚拟现实、增强现实、CPE 等需求终端,还有车联网、工业互联网、智慧医疗等应用场景。5G 的投资机遇主要来自产业链上下游两头。
刚才提到过,5G 三大应用场景分别是增强型移动宽带、高可靠低时延通信以及海量机器类通信。围绕着这三大应用场景,又分布着以下机会——
在增强型移动宽带应用方面,这一场景中的标准已经冻结,应用进展相对较快,相关产业也很成熟。参与竞争的企业大部分以基础流量售卖的模式盈利,靠传递的内容取胜,对中游的网络能力有较高要求。
视频是这一应用场景中的中流砥柱,比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和全息现实、将虚拟和现实无缝连接等。如果能将现实中的物理数据在虚拟空间中完全映射并进行优化,再反过来指导现实空间,这将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及社会价值。
此外,在该应用场景之下,还存在多视角直播、5G+8K 超高清视频转播以及沉浸式游戏等应用机会。
在高可靠低时延通信应用方面,这一场景中标准的推进速度属于中等,产业相对成熟,将以管道差异服务为盈利模式。
这一块的发展空间虽可预期,但有赖于上游配套的成熟度。这方面的应用机会很多,比如自动驾驶。在 5G 环境下,汽车自动驾驶或许很快就能实现突破性进展。
在无人机远距离控制、工业自动化、远程手术等领域,都有 5G 对光缆和无线 Wi-Fi 能力再度延伸和整合的机会。
在海量机器类通信应用方面,这一场景的标准推进较慢,以连接服务变现为盈利模式。目前,我们有大量设备需要连接。即便 " 物联网 " 概念已经出现多年,但能否真正实现连接、发挥整体作用,还取决于运营服务商何时推出 5G 海量机器类通信的商用服务。
一旦实现了万物互联,那么原本 " 单用户 " 获取价值的能力就变成了 " 多用户 "。到时,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能家居等将拥有非常大的想象空间。


崇明打造国内首个 "5G+ 智慧农机 " 创新示范场景。 张海峰 摄
5G 具有 " 灰犀牛 " 特质
上观新闻:如果说 5G 即将开启的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未来,我们既有的思维方式是否足以应对?
凌鸿:5G 是技术、是标准,也是应用,但我认为它更像一头 " 灰犀牛 "。
" 灰犀牛 " 最初被作为危机管理领域的术语提出,代表大概率会发生且影响巨大的潜在事件,具有可预见性、未来性、影响逐渐增大、需要为之早做准备四大特性。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火神山医院建设过程中,5G 曾发挥巨大作用。搭建火神山医院只有医疗基础设施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依靠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来实现联网和通信。
在短短 30 小时内,5G 技术为火神山医院提供宽带通信服务的基础技术,支持了火神山医院系统联网、5G 直播、远程会诊、实时高清新闻报道等多方面的需求,保证了 2.5 万台设备同时在线通信,并能支撑机器人联网工作,为火神山医院快速投入运营起到了巨大作用。
但我们需要认识到,5G 并不是疫情出现后才开始布局的。早在 2013 年,我国就成立了 5G 推进小组,2019 年开始实现商用。有了这样的进展作为基础,才有了后来疫情期间 5G 技术可以在建设火神山医院的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通过这个例证,我们可以看到,5G 应用基本满足了 " 灰犀牛 " 现象所具有的四大特性。
要想沉着与 " 灰犀牛 " 现象共舞,以下几个阶段是必经的过程:一是要在意识到它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它、承认它;二是要确定它的性质、评价其影响的轻重;三是要制定应对计划并坚决执行;四是要善于转危为机;五是要总结经验教训、优化方案,放眼未来。
就目前 5G 的发展阶段而言,我们需要完成的是上述过程中的第二个阶段,即确定其性质、评价其轻重。尤其对于企业来说,准确判断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是在关键转折节点拥抱技术创新的前提。
企业有望拥抱 5G 技术创新的另一个重要前提,则是建立 "5G 思维 "。我所理解的 "5G 思维 " 至少可以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要认清形势,调整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一般而言,信息系统战略规划分为商业战略、系统战略和技术战略三个层面。企业如果有以 5G 引领整个信息系统的打算,就要从上述三个战略层级将 5G 布局考虑进去。
第二,企业每一位管理者都有必要开始思考,5G 新技术能否辅助你更好地管理企业、团队。反之,当 5G 应用场景实现大规模商用后,我们也应该考虑它会给管理带来哪些影响。
第三,要注意遵循从新技术中发现新机会的逻辑。新技术在应用中一定会带来新的能力,新能力很可能会改变原有的商业假设。而商业假设的改变,很有可能会颠覆既有的商业模式,推动新一轮商业创新和数字化转型。


解放军总医院为火神山医院患者开展 5G 远程会诊。 新华社 图
上观新闻:"5G 机会 " 似乎让一些小微创业者感到遥不可及。面对 5G 可能带来的商业环境变化,中小企业、小微创业者该如何寻找商机?
凌鸿:5G 覆盖整个产业链,对各行各业、各个层面都有影响。中小企业、小微企业在上游的机会相对较少,但在下游可以找到的机会非常多,包括终端和应用两方面。
终端的机会主要体现在硬件技术上。中小企业完全可以追求在专用技术上有所突破、创新。比如,可以做一个能够在 5G 环境下发挥作用的传感装置或产品,资金投入不会很大。当前,可穿戴设备大量普及,但它们的功能或应用场景总是受到限制。在 5G 环境下,此类设备有望在能级提升上找到新的突破口。
应用方面,如果我们只是站在 4G 的角度看 5G,往往只能看到目前应用场景下的延续。但 5G 真正发挥重大作用的关键应用还未可知,如果企业能够基于对特定领域专业需求的理解,以技术创新解决用户痛点,机会将比比皆是。
上观新闻:有人担心,在万物互联时代,个人的行为习惯会否被过度捕捉。事实上,互联网发展带来的隐私问题至今困扰着大家。
凌鸿: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获取个人行为和习惯数据越来越容易。技术发展过程中历来存在类似问题。新技术一旦得到规模化应用,对当下所有的规则、制度、法律法规皆会提出挑战。
在万物互联时代,个人行为数据会否被过度捕捉?这个问题其实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解读。例如,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健康码其实也反映了个人出行轨迹等,但我们之所以仍然使用它,是为了维护大众和社会的健康。从这个思路来看,隐私问题与我们创造的价值、社会的稳定或集体的安危,几者之间存在一定的权衡关系。
当然,个人行为数据可能被过度捕捉,确实是人类社会未来必须面对的挑战。对此,我们也要早做准备,从法律上、技术上,让个人隐私安全得到尽可能的维护,并将此作为新技术发挥更大价值的前提之一。


栏目主编:龚丹韵 本文作者:柳森 文字编辑:柳森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曹立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亲,赶快加入我们吧!
X

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手机版|小黑屋|028成都网蓉城论坛 ( 苏ICP备18022364号-4

GMT+8, 2024-3-29 14:29 , Processed in 0.414194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028 X3.2

© 2001-2018 02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