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8成都网蓉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600号男神”:面对疫情总是心不定,要提升“自我效能感”

[复制链接]

378

主题

378

帖子

84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4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6-21 05:58: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上海市宛平南路 600 号,是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所在。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医师谢斌在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多次接地气的发言,让他在网络上获得了 "600 号男神 " 之称。
在接受解放日报 · 上观新闻记者专访时,他就当下人们普遍存在的 " 心不定 " 情绪,开出了一些心理处方。

上观新闻:当前,随着疫情防控的常态化,人们的心理困扰与疫情暴发时期相比,有哪些不同?
谢斌:与疫情暴发初期的恐慌、焦虑,居家战疫期间的烦躁、无聊等情绪状态相比,当前的社会情绪正在回归疫情之前的常态。然而也有一小部分人至今仍未走出各种心理困扰,甚至达到了焦虑症、抑郁症、睡眠障碍等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比如,有人从居家隔离期间的生活作息不规律,逐渐演化成了持续性的严重失眠;也有人从疫情严重时对感染病毒的担心,逐渐发展为无明确原因的坐立不安、心慌胸闷、情绪低落;有些人在各种现实困境的影响下,比如面对就业、子女学习问题或考试、升学等困难时,不良情绪持续无法得到平复。
上观新闻:常见的焦虑情绪与医学上所说的焦虑症区别在哪里?
谢斌:医学上的 " 焦虑 ",也就是病理性焦虑,在分类上比较复杂,通常要在 " 焦虑 " 后面加上 " 障碍 " 两字。平时大家常说的焦虑,在没有达到疾病诊断标准的情况下,只是一种情绪反应而已,不能作为 " 病 " 来看待。两者的主要区别,一是焦虑的症状是否 " 过度 ",即是否严重到影响日常生活功能、难以自我调适;二是焦虑是否出现在没有明确现实诱因的情况下,且持续两周或更长的时间。
在面临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传染病或者其他重大生活事件的刺激时,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都属于正常反应。当然,也不一定人人都有这种反应。多个调查显示,在疫情最紧张的阶段,公众出现中度以上焦虑和抑郁等情绪反应的比例在 35% 左右,多数人即便有些反应,也比较轻微。
上观新闻:为什么有的人遇事特别容易焦虑,而有的人却似乎总是很乐天?这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谢斌:这大多与后天的成长环境有关,如家庭环境不良、缺少安全感、长期从事压力较大的职业等。此外也与遗传的性格特征有关。易焦虑的人家族中有同样易焦虑的亲人的概率会高一些。当面对众多观众进行演讲,或参加一个决定自己前途的重要考核时,那些具有 " 焦虑特质 " 的人肯定比没有这种人格特质的人更容易焦虑,或者焦虑表现更严重。
当然,个性容易焦虑与否,并没有好坏的区分,每种性格都有其优势。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接纳自己。在特定情形下,适当的焦虑紧张有助于我们作出趋利避害的行为,更好地保护自己。如学生在考试前、运动员在比赛前适度的焦虑反应,有助于超常发挥。但严重的、持续过长时间的焦虑,或者达到焦虑障碍的程度,就会妨碍正常的活动,需要加以干预了。
此外,对焦虑本身的恐惧,也会对人造成影响。如果对自己的焦虑反应过分在乎,可能会形成恶性循环:越是在意,焦虑就越严重。这其实是一种不良的心理防御机制,可以在专业心理咨询或治疗师的帮助下加以调整。
上观新闻:能否为容易陷入焦虑情绪的人群开一些 " 心灵处方 "?
谢斌:焦虑素质中的先天性影响因素比较难改变,但后天成长环境的影响既然能 " 塑造 " 出焦虑特质,也就可通过努力 " 改造 " 出一个不太焦虑的个体。首先,要对自己易焦虑的事尽量做到 " 有备无患 "。如果对是否感染病毒过分紧张焦虑,可以多通过权威的渠道了解充分的科学知识,按照专家建议做好个人防护;如果在大庭广众演讲时容易紧张,就要锻炼自己就同一主题反复多讲、多演练,尽量准备充分以提升自信心。
在此基础上,注意力应当转移到其他感兴趣或有助放松的事情上去。比如在考试前容易过分焦虑,就可以比别人提早一些开始考前准备,尽量准备充分一些,临考前练习放松,反复回想既往学习上成功的时刻,或幻想本次考试成功的时刻,找一点有助增进自己信心的小仪式激励自己。这种正性的自我反馈往往对缓解焦虑会有意想不到的作用。此外,平时多主动参与集体活动、坚持运动锻炼等,对改善易焦虑性格也能有所帮助。
千万不要通过消极的防御行为,如沉迷购物、网络游戏,或者滥用酒精、药物等来逃避焦虑或压力。这些做法虽然在短时间里能转移压力,但会带来长远的健康损害,包括心理健康损失。
上观新闻:焦虑到了何种程度,或者说出现哪些情况,应该寻求专业的帮助?
谢斌:从专业角度说,焦虑症状达到前述焦虑障碍诊断标准的程度时,就应当寻求精神卫生专业的帮助。一个较为实用的判断标准就是:焦虑症状持续存在,严重影响到自己或家人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等,通过自身努力无法改善。这种情况下最好去寻求相关专业人士的帮助。除精神科门诊外,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包括线上的心理咨询、热线电话等,都是可以考虑的选择。
上观新闻:大多数人眼下的焦虑感,来源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谢斌:的确。疫情阴影之下,不少人对未来有一种迷茫感,通俗一点说就是 " 心不定 "。这种迷茫来自对疫情发展及其对生产、生活所造成的影响的不确定,对个人生活、学习和工作,甚至对未来感到无法把控。用心理专业的概念来表述,就是 " 自我效能感 " 不足,也就是对自己是否具备条件、有能力去做成某件事的信心不足,对事物的走向和结果感到不确定。
上观新闻:如何走出这种迷茫的心态,找到内心的确定感?
谢斌:迷惘的心态在特定阶段有其合理性,它有助于激发人们进行深刻的思考、冷静的判断、探寻更有效的出路。但如果久久走不出这种状态,一些人可能就会陷入焦虑、抑郁的情绪,从而无法自拔,甚至放纵自我。无论对个体还是对整个社会来说,都要尽快从这种迷茫的情绪中走出来,树立对未来的信心。
树立信心是心理重建的核心,这不是鼓励大家盲目自信,而是要在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及时进行建设性的 " 生活重启 ":接受无法改变的事实;换个角度对自身的现状、可借助的力量、发展前景等做出评价判断;让自己的观念尽量趋向合理而不是好高骛远;列出可以做出的调整和改变,最后通过行动去逐一加以改变。在此过程中," 自我效能感 " 或许就能不断得到加强。
栏目主编:龚丹韵 本文作者:陈俊珺 文字编辑:陈俊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收藏收藏

这是一种鼓励!你懂的~

×

打赏支付方式:

打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亲,赶快加入我们吧!
X

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手机版|小黑屋|028成都网蓉城论坛 ( 苏ICP备18022364号-4

GMT+8, 2024-4-25 14:40 , Processed in 0.363098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028 X3.2

© 2001-2018 02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