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8成都网蓉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1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美年健康的思考之六:半年报与护城河及量变与质变

[复制链接]

684

主题

684

帖子

205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5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7-30 07:30: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半年报中大家翘首以待的,是美年健康业绩的高增长,而美年健康现在的高估值,主要是给到体检业务收入的高增长,即量变。而这样的高估值何时企稳,则要等到美年健康的收入构成发生变化,即质变
先说一下量变,以及我对有些朋友表示 " 体检行业没有护城河,花几个银子购置设备,谁都可以干 " 的理解。
体检行业的护城河,不在于入门门槛(谁都可以干),而在于规模门槛(不是谁都可以干到这么大),即美年健康的护城河在于规模。
参照隔壁,代码差了两个数的分众传媒(002027),一家小的物业公司如果不把自己家电梯里的广告位卖给分众,选择自己运营,那么这家物业公司就可以看作一个超级 mini 版的分众,此时体现为入门门槛低,每个物业公司一咬牙,撸起袖子就能开始干;
此时电梯媒体,变成了拿着浆糊桶刷小广告的体力活,而只有到了分众传媒的规模,才会有各种组合拳的营销方案,才会有分众传媒时常挂在嘴边的 " 引爆 " 效果,此时体现为规模门槛高。
规模大了,一些优势会不请自来,我们举几个显而易见的例子:
比如一家全国性的大公司,每个省市都有自己的分支机构,这个时候由于美年的超大规模和广泛的地域分布,可以为其提供一揽子的体检服务,整个集团,只要总部对接,不需每个地方的分子公司再分别处理,这样以来,可以有以下好处:
1、提高效率,避免各地行政人员重复的事务性工作。
2、总部直接采购,减少审批环节,增加透明度,避免了各地执行人员利益寻租;
3、带量采购有利于公司进行价格谈判,降低成本;
4、有利于了解员工整体健康状况,降低用工风险,优化企业管理,这对一些有特殊劳动性质的企业尤其重要;(由于健康信息涉及员工隐私,该项执行层面需要进一步探索)
5、美年根据不同性质的企业,可以定制体检项目,比如对富士康员工的体检业务是美年花大价钱(深圳鸿康杰的 2.55 亿商誉)收购过来的大业务,但是这一块业务是根据富士康的用工特点和劳动性质,高度定制的,所以对美年来说,这一块业务的稳定性、客户的忠诚度都相对高一些,客户的切换成本也相对较高。
而这些优势,都是隔壁王小二家开的形单影只的体检门店所不能够提供的。
对这是我所理解的,规模带来的护城河。
但是,规模不仅能够带来护城河,也能带来指数级上升的运营风险。
如果我们把重大阳性的漏检,在医学上就定义为一个一定会发生的小概率事件,无论是否在美年体检都是这样,那么只要时间够长,一定会有人发生漏检,我们不妨把时间再拉长一些,样本再多一些,这件事一定可能发生在某个大 V,名人,或者是他们的亲朋好友身上,到时候只需寥寥数语,配图两幅,就足以挑逗起人民大众对医疗行业那脆弱的神经。而在医疗与健康这方面,大众舆论已如惊弓之鸟,一石足以激起千层浪。
君不见,让莆田系身败名裂,只需一个魏则西就够了。(当然美年健康不能类比莆田系,不能够,不能够)
关注美年的朋友,都时常能够听到俞老板讲 " 关口前移,预防优先 ",在运营风险这方面,希望美年的管理层能偶引起足够的预防意识。
利剑高悬,不得不防。
对此,不知道俞熔和徐可会怎么想,不揣冒昧,我倒有两个不成熟的建议:
其一,我们把时间拉回到 2016 年 11 月,在那年的雪球嘉年华上,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向广大投资者发出邀请,来伊利的工厂看一看,来看看我们有多强大。实际上不止向投资者发要约,伊利甚至把参观牧场的活动,做到了《爸爸去哪儿》的节目里,以广而告之,然后如果你想去,官网、微信、微博、电话随时报名预约,车接车送。伊利甚至在官网的 FAQ 里萌萌地表示,放心,我们不安排购物环节……
伊利这么做,我看就很好。这是我理解的对于公众信任危机的预防,是危机公关的 " 关口前移 "。
如果美年健康能够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 " 内部控制 ",并且允许,甚至欢迎消费者在消费之前去做上一个 " 穿行测试 ",相信是一套行之有效预防运营风险方法,既是预防,也是监督,一举而两得。如果能够再加上公示系统,我是说,让消费者一进门就能够看到,甚至坐在家里,在网上就能先查到,谁将给他做检查,他们都是什么 Level,到时候真的去了,对比一下眼前这个人和当时自己看到的照片,嗯挺像的就是他,也会多一层舒心和放心。截止到此,此举不仅是一项风险控制措施,更是改进了消费体验。
其二,如果某一天,美年能够花大价钱邀请到一位在医学行业德高望重的,具有公众知名度和认可度的名医大德加盟,小到对美年的品牌形象,大到人们对民营体检机构的信任,都会有一定的提升作用。至于这些人哪里选,请参照我上一篇文章 "番外篇:民营医院可能的发展途径",退休赋闲而功成名就的大医们,是一个好的选择。
我想,每天那么多人喝牛奶,也不见得大家都得去伊利的工厂去看一看。这么做也许就是摆个姿态,堂堂正正就行。但也许我只是身不在其位,有些想当然耳,实际执行起来也一定会有各种各样的麻烦与难处吧。
说完量变,再来说一下质变,如果仅仅是体检业务收入的高增长,即使俞老板驾着这艘 700 亿的大船顺利前行,没有发生前文所讲的风险事件,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消化现在这么高的估值,而只有收入构成发生变化,才能让股东们把心都放在肚子里,每天都睡个安稳觉。
举个例子,美年掌握的是一份精确到人身份证号的,每个人的健康状况,这一块可能用于保险定价,可能用于病理科研,或者我没想到,而俞熔和徐可已经想到的等等方面。
如果某一年的年度报告中,体现了体检数据在这些方面的具体变现方式,有大笔实实在在的收入进账,并展现了未来强大的变现能力,对美年的股东们来说,熬到这时候才会是稳稳的幸福。
现在美年已经无数次的把这块饼给股东们画了出来,到时候,只要给股东们尝上一小口,不多,就一小口,给尝尝什么味道就够,就是美年健康下一次市值飞跃的开始了。
而在此之前,高比例质押,大金额解禁,市场先生再怎么喜怒无常,都是有可能的。
在发生质变之前,还需要一段时间,慢慢的等待量变的深厚积累。
而从一些数字上看起来,俞老板比我更着急地期待着量变的积累,我们来旁敲侧击的看一些数据,有可能说明一点问题。
其一,自 2017 年公司开始撸起袖子抡圆了借债,截止 2018 年 3 月 31 日,资产负债率一直上升至 47%,扣除商誉后的资产负债率上升至 68%。当然,除上市公司主体以外,还有那让人潸然泪下的大股东股票质押率。
其二,还有一个不怎么引人注目的细节,公司净利润飙升的大背景下,归母净利润的比例在逐年下降,是由于大量新控股的子公司,其股权比例仅为 51% 出头,并表倒是并表了,营业收入与净利润齐飞,只有归母净利润是个实诚人。
为什么那些子公司刚刚买到 51% 并表,就戛然而止了呢,我猜省下来的钱都被拿去开新店了,先把规模做起来再说,至于净利润归母不归母,后来可以徐而图之嘛。
此时,能略看出在俞老板心中,规模与利润的重要性,就目前来看,规模的优先级还是比利润略高那么一些。
这个时候,我们又回到了文章开头,对美年来说,护城河也许就在于其高高在上的规模门槛了,而美年的股东们,都将面临的是规模带来的优势与风险。
至于大额解禁和质押带给市场先生的喜怒,暂且由他去吧。
@今日话题
$ 美年健康 ( SZ002044 ) $
/xz ] ] >


收藏收藏

这是一种鼓励!你懂的~

×

打赏支付方式:

打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亲,赶快加入我们吧!
X

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028|手机版|小黑屋|028成都网蓉城论坛 ( 苏ICP备18022364号-4

GMT+8, 2024-6-17 12:52 , Processed in 0.861946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028 X3.2

© 2001-2018 02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